7月17日上午,上海科普教育发展基金会在上海科技馆召开2021年度资助项目第一批验收会,共验收9个科普公益项目,内容主要为医学科普和健康教育。基金会特别邀请医院、高校、科普等领域的多位专家开展验收,常务副理事长施荣范作为专家组长出席并主持。
9个资助验收项目负责人进行了现场汇报与答辩,与会专家在听取项目实施情况的基础上,重点了解了项目的目标达成情况、项目主要成效和亮点、项目成果的推广价值、资助经费使用情况等,并就相关问题进行了沟通交流与指导。专家组一致认为这批项目选题好,明确针对当下群众的健康科普需求,表现形势丰富,包含出版物、科普视频、舞台剧、教育活动等多种类型,总体完成质量较好。基金会以资助的方式开展科普项目,不仅有利于促进科普教育的发展,更有利于公益生态建设与慈善事业的发展。
本次验收的多个科普项目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如华东医院制作的《药学故事视频连环画册》,主题鲜明,生动幽默地展示了新时代合理用药的健康科普知识,创作30个主题200张漫画,录制30个辅助视频,有效帮助广大群众用对药、用好药,备受群众认可。
上海市儿童医院的课题以《儿童早期发展 人生良好开端》为主题,制作5集科普动画,开展6场科普讲座,制作1本包含50篇图文的科普手册,累计覆盖人次超过264.5万次,对提高父母健康素养和科学育儿素养,帮助家庭发挥“父母是儿童健康第一责任人”发挥了积极作用。
上海市静安区中心医院推出的《生活中的罕见病》科普读物是国内首部介绍罕见病的智能科普书籍,以源于生活中的罕见病新闻故事入手全面介绍相关罕见疾病,不仅加深普通公众的了解,对专业医护人员也颇具指导意义。该书同时利用“达医晓护”全媒体进行宣传,参与人数达100万以上。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完成的《人体最脆弱的部位及意外损伤身边急救方法图册》科普图本,结合简易解剖图谱知识,让学生懂得如何保护和判断轻、重伤害,同时建立配套课程设计及教师培训,直观教会广大中小学生及家人、老师进行损伤现场简易急救。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制作的低龄儿童龋患科普舞台剧《乳牙成长历险记》,通过舞台剧艺术性、趣味性的形式充分激发低龄儿童养成口腔卫生的好习惯,去年线下演出6场,参与人数约1000多人,线上直播和抖音传播观看量近3万人次,备受好评。
鉴于当下社会各类人群均对医学健康有着巨大需求,越来越多的医生也参与医学科普创作,基金会主动回应社会需求,将资助资源聚焦在的医学科普与健康教育领域,推动将“治未病”的知识交给公众,帮助公众守好自己的健康。
资助项目是上海科普教育发展基金会面向全社会设立的科普教育创新项目,旨在进一步发挥基金会在促进科普教育事业中的推进作用,也是基金会搭建的共通共享孵化平台。截止2021年底,累计已有304个项目获资助,资助金额1397万,带动配套资金数千万元。基金会通过资助出版各类科普读物、音像制品、科普活动、科普展项,进一步丰富与拓展科普教育内容,在提升市民科学素养、促进青少年创新人才培养、繁荣科普文化、推动科技成果科普化等方面取得了累累硕果。仅2021年,就有45个科普公益项目获得基金会的资助,涉及医疗机构、高校、科普基地、公益组织等,实现了基金会与社会各界携手科普,一起公益的良好局面,有力推动了社会化大科普工作格局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