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9日下午,本年度资助的科普大讲坛在上海自然博物馆开讲。本次讲座由基金会理事、华东师范大学生态学教授、上海市动物学会理事长王天厚担纲,与上海自然博物馆绿螺讲堂合作,为观众们带来《自然精灵:崇明岛野生鸟类的探究》主题探讨。上海市政协学习和文史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常务副理事长、长三角科普场馆联盟荣誉主席王小明等嘉宾出席讲座。


        王天厚教授主要从事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湿地生态学研究,曾主持国家科委和上海市科委重大科研专项13项,发表学术论文124篇,中英专著9部。在讲座中,王教授结合自己数十年来带领团队在崇明生态岛开展的鸟类及其栖息地的保护研究的实践,以图文并茂的形式重点介绍了崇明岛在全球鸟类迁徙中的重要性、鸟类多样性和栖息地的生态特征、分布状况和面临的问题及解决问题的途径等。

        280多名观众到现场聆听了这场精彩的生态环境保护科普讲座。在对话环节,王天厚教授和上海自然博物馆自然史研究中心研究员杨刚还就“崇明岛湿地生态系统针对外来物种入侵有哪些应对和保护措施?”“震旦鸦雀等珍稀鸟类的保护成效如何?”“作为普通公众,如何通过学习观鸟来提升科学素养和自然保护意识?”等内容与台下观众开展互动。青少年学生提出的一个个好奇的话题,王教授及其团队有趣而幽默的回答,激起现场一阵阵会心的笑声;成年观众的问题相对成熟,也给科研团队未来的研究方向拓展了思路。最后,王教授鼓励社会人士,特别是中小学生,参与到崇明生态岛建设的实践过程中——到崇明亲近自然、观赏鸟类,培养自身了解自然、探究自然、保护自然的科学素养。

        主办方还通过上海自然博物馆视频号、上海自然博物馆Bilibili直播间等现场直播,并在多个平台推送。据不完全统计,线上总观看人次达25万左右。

        科普大讲坛是的四大类科普教育活动之一。讲座内容聚焦科普教育、生态文明建设和健康中国三大板块。讲座受众以青少年为主体,结合上海老龄化城市的特点,兼顾弱势群体和社会公众的需求。2025年我们将以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正式实施为契机,紧贴时代发展,瞄准科技前沿,继续充分利用好科普大讲坛这一平台,线上线下同步,结合相关直播平台,做好大众科普教育工作。






点赞(0) 打赏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