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近日,由支持的上海科技馆原创生态环保科普展赴安徽省科技馆巡展。展览首展于2022年10月,作为特色项目亮相第八届上海国际自然保护周。此次安徽科技馆巡展是该展览继上海丽宝乐园、周家渡社区、尚悦湾、喀什市科技馆、克拉玛依市科技馆巡展之后的第七站巡展。 开幕活动上,来自长三角科普场馆联盟、中部地区科普场馆联盟、安徽省科技文化场馆联盟的领导与嘉宾出席了开幕活动。揭幕环节,常务副理事长、长三角科普场馆联盟荣誉主席王小明,安徽省科技馆副馆长汤林,湖北省科技馆副馆长聂海林,江西省科技馆副馆长张杰,南京科技馆副馆长孙强,上海科技馆展教中心副主任胡玺丹等嘉宾们将象征自然馈赠的竹笋模型,投入到大熊猫人偶手中的竹筐中——寓意人类以科技之力修复生态,以科学之手修补生态,以敬畏之心平衡发展,为大熊猫等野生动物构筑美好家园,构建生态文明共同体。 揭幕环节:竹笋投喂点亮生态之光 随后,由展览策展人胡玺丹博士带领嘉宾和观众参观了展览。本次展览以自然、人文、科技与科普深度融合为特色,结合互动展品、珍稀动物标本、仿真模型、生态景观、科普动画等多元形式,全方位展现国宝大熊猫的演化、生态、保护和文化,激发公众保护大熊猫及其生态环境的情感共鸣,共筑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责任意识。在深度观展中,观众们了解了大熊猫800万年的演化史,从国宝守护者的故事到青铜纹样中的文化密码,大家沉浸于科学与生态交织的故事中,赞叹不已。 本次展览还特别新增的10件珍贵的动物标本,来自上海科技馆藏品保护与研究中心的标本师张汤铭、吴匡益,设计布置了栩栩如生的生态场景,为展览增添了一抹亮色。 大咖开讲:王小明教授解码生物多样性 作为开幕当天的重磅特色活动,常务副理事长、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王小明博士为观众带来了一场《生物多样性与自然教育》的科普讲座。王小明教授结合本人和团队的科研经历,特别结合了在安徽开展扬子鳄相关研究案例,将科研项目成果进行科普转化,以翔实的科学研究数据和生动的科普视频,展现了野生动物辨识、观测、保育机制、野化放归等研究成果,深度解读了构建生物多样性、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每个人从自身做起,树立生态保护意识,共筑保护生态系统的坚固长城! 教育活动:创意点燃绿色梦想 本次巡展还配套设计了4项教育课程和活动,开幕当天下午,开展了丰富的科学课及手工创意DIY活动,观众们在课堂上了解大熊猫的不同成长阶段,探索大熊猫的可爱秘笈;用石膏拓模彩绘心中的熊猫形象,制作热缩片挂饰认识“竹林邻居”。一幅幅充满童趣的作品,不仅是创意表达,更是生态意识的萌芽。 未来精彩:持续四个月的熊猫之旅 展览将持续至8月10日,期间每周都将推出主题线路讲解、科学课程、手工创意DIY等精彩活动,观众可关注安徽省科技馆公众号活动预约栏了解相关信息。 王小明常务副理事长与策展团队合影